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下次就不会迷路啦~创作需要动力,感谢大家的支持!
1993年7月,台北。
姜昆、黄宏、冯巩、倪萍等人走进了一间公寓。
他们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说唱艺术团的成员,这是大陆官方的艺术团头一回到台湾演出。
面上的活儿是演出,但他们心里还有个大活儿——拜访92岁的张学良。
01
这事儿在1993年,可不简单。
两边的关系刚松动没几年,这批大陆笑星能组团过来,已经是件大事。
张学良这边,1990年才算真正恢复自由,但依旧深居简出。
他那会儿已经92岁高龄,身体还行,就是不怎么见客。
姜昆他们为什么非要见他?
这里头有个渊源。张学良是东北人,打小就爱听这些民间的玩意儿。
他年轻那会儿,跟相声大师张寿辰的交情好得不得了。
张学良不仅捧场,还给张寿辰题过字,写的是曼倩遗风。
这说明,他是真懂行。
姜昆作为曲艺团的团长,带着这帮说相声、演小品的,自然想拜拜这位老前辈。
而且,这批人里,好几个都是东北的,或者跟东北有关系。
他们对这位东北王的儿子,这位活着的少帅,感情很复杂,更多的是好奇。
见他,不只是拜访一个前辈,更是想亲眼看看这个在课本里待了半辈子的人,到底啥样了。
02
可想见,不代表能见。
92岁的老人,又是张学良,他的住处、行程,那都是高度保密的。
团里的人想了各种办法,最后还是没绕开,只能找关系。
他们找到了张学良的五弟,张学森。
张学森在台北近郊有套公寓。经过他来回传话,这事儿才算定了下来。
张学良同意了,地点就定在张学森的这套公寓里。
1993年7月28号晚上,姜昆、黄宏、冯巩、倪萍,还有马增蕙、郭秋林他们,一行人准备停当,准时赴约。
同行的,还有中央电视台的摄像师。
这台摄像机,即将拍下张学良晚年最鲜活、也是第一次在大陆荧幕公开的影像。
公寓门开了。
92岁的张学良,比想象中精神。
他没穿什么帅服,就是简单的衣着,戴一副茶色眼镜,腰板儿还挺直。
一屋子都是大陆来的腕儿,张学良也只是客气地点头欢迎。
一边是名震江湖的少帅,一个活在书里的人物;另一边是大陆最火的笑星。
两边隔着几十年的光阴和一道海峡,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开口。
还是得说相声的脑子快,姜昆、冯巩他们赶紧寒暄,介绍自个儿。
张学良听着,礼貌地应着。但那感觉,还是有点疏离。
03
冷场是暂时的。
这时候,一直站在旁边的黄宏往前凑了一步。
黄宏是沈阳人。
他就用那股子大碴子味儿的纯正沈阳话,对着张学良开了口,说自己是沈阳的,住的地儿离您大帅府不远。
就这一句,张学良那戴着茶色眼镜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他转过头,仔仔细细地打量黄宏,然后用一口比黄宏还地道的东北话回了过去,问他住在哪疙瘩。
黄宏赶紧报上了自己住的街道。
这一下,气氛全变了。
张学良的客套面具瞬间就没了。
他立马来了精神,整个人都往前倾,拉着黄宏就开始考试。
他问黄宏,你住那儿啊?那你道不道那条街原来叫啥?
那街角原来有个卖啥的铺子,你晓得不?
那谁谁家的老宅子,还在不在了?
他问得又快又急,全是沈阳的老地名、老商号。
黄宏一个70年代才在沈阳长大的,哪顶得住这个。
张学良问十个,黄宏得有八个答不上来,只能一个劲儿擦汗。
在场的人都看明白了。
这位离开东北快一个甲子的人,脑子里装着一整张沈阳的活地图。
他不是在考试,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拼命确认自己记忆里的那个故乡,是不是还在。
04
屋里的冰彻底化了。
黄宏被考得满头大汗,赶紧表示要表演个节目。
他当场就演了那个后来在春晚很火的小品《打电话》的片段。
这小品里有军队的梗,黄宏演得又夸张。
张学良自己就是带兵出身的,他全看懂了。
老头乐得不行,指着黄宏大笑。
这一下,气氛彻底热了。马增蕙站起来唱了单弦,郭秋林表演了山东快书,孟昭宜也亮了京韵大鼓。
92岁的张学良就坐在那儿,津津有味地听着,这是他几十年都没听过的乡音。
等大伙儿表演完了,他示意大家安静。
他自己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在场的人都安静了。
只见张学良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口唱了起来。
他唱的不是什么军歌,也不是什么大曲儿,而是最地道的东北民间小调。
那调子,那唱腔,全是黑土地的味儿。
一个92岁的老人,一个被软禁了54年、漂泊在外的人,他还记得。
他不但记得,而且唱得字正腔圆,甚至还带着点当年的风流劲儿。
在场的大陆艺术家们,全愣住了。他们本是来献艺的,结果被这位92岁的老人给镇住了。
这场私人堂会开得极好。
临走时,姜昆壮着胆子,邀请张学良第二天去看他们艺术团在台北的正式演出。
张学良当时没明确答应,只是笑呵呵地摆摆手。
大伙儿都以为,这只是句客套话,老人家估计不会来了。
结果第二天,演出快开始了,张学良坐着轮椅,真的出现在了剧场。
他安安静静地坐在台下,听完了全场。
这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观看来自故土的演出。
演出结束,黄宏又代表大伙儿,去后台求个纪念。
他拿着个本子,请张学良给艺术团题个字。
按理说,这种场合,总得写点两岸一家或者艺术交流之类的话。
张学良接过了笔。
他没写那些场面话,也没写什么感言。
这位92岁的老人,在摄像机前,一笔一划,只写了三个字:
张学良。
创作声明:本故事来源:【《姜昆自述:1993年台湾拜访张学良实录》《黄宏忆拜访张学良:一句东北话让他打开话匣子》】,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故事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有些部分可能会在历史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_股票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