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总统,法律规定的任期已经结束,却因为战火纷飞,大选无法举行正规配资平台,他的权力还剩下多少正当性?
当曾经最信赖的战地大将,被亲手撤下高位,当国内民众对征兵令怨声载道,甚至对政府的腐败行为忍无可忍,泽连斯基正被卷入一场比前线炮火更凶险的风暴。
他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里,究竟还剩下几步可走?
时间走到2024年5月20日,这是泽连斯基总统五年任期的正式“到期日”。
然而,由于乌克兰正处于戒严状态,大选被无限期推迟。
尽管法律条文规定,在戒严期间,现任总统将继续履行职责直至新总统选出,但“任期已满”这个事实,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子,被俄罗斯及其支持者反复用来攻击泽连斯基的执政合法性。
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公开表示,从法律角度看,泽连斯基的合法性已经“终结”。
这不仅让乌克兰国内的政治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更给未来任何潜在的和平谈判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谁来代表乌克兰签字,都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争议点。
在权力合法性饱受质疑的同时,泽连斯基的后院也燃起了熊熊大火。
2024年2月,他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解除了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的职务。
这位将军在战争初期因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和稳健的战略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在军中和民间都拥有不亚于总统的支持率,甚至被不少人视为潜在的“未来总统”。
此次“挥泪斩马谡”式的换将,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一场“权力保卫战”。
泽连斯基此举,无疑是为了巩固个人权威,清除任何可能对其地位构成威胁的政治力量。
然而,这一操作却在军队高层和普通士兵中激起了不少议论,暴露了军政领导层之间深刻的裂痕,为本就士气不振的军队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在国内,民怨的沸腾更是汹涌。
为了填补战场上的兵力空缺,乌克兰政府推出了新的《动员法》,将征兵年龄的下限从27岁下调至25岁,并加大了对逃避兵役者的惩罚力度。
这项被许多年轻男性视为“催命符”的法案,在乌克兰社会激起了巨大的反感和焦虑,加剧了本已脆弱的社会分裂。
与此同时,政府内部,特别是国防部,更是被接连不断的腐败丑闻所困扰。
从军用物资采购价格虚高,到防弹衣、无人机等装备被层层倒卖,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不断侵蚀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也让国际社会在考虑援助时,多了几分犹豫和顾虑。
风向的转变,最明显的莫过于来自那个曾经最坚定的“盟友”——美国。
曾几何时,泽连斯基被西方媒体塑造成了“民主英雄”,是抵抗强权的象征。
然而,随着战局的胶着和无休止的消耗,美国国内的政治风向也开始悄然改变。
当战争的代价越来越高,美国的援助金额屡创新高,但乌克兰战场上的进展却远未达到预期,泽连斯基这位曾经的“宠儿”,逐渐从“英雄”变成了可能拖累拜登政府的“烫手山芋”。
就在乌克兰局势日益严峻的关头,一向言辞犀利的美军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2024年11月初,俄军在红军城和库皮扬斯克方向取得进展后不久,公然发声:“绝不能让他跑了”。
这句话,在当时听来,像是一声精准卡位的“最后通牒”。
这并非麦格雷戈个人的孤立声音,而是代表了美国国内一股以特朗普为核心的强硬派力量的态度。
他们早已将这场耗资已超1100亿美元的冲突,定性为拜登政府和泽连斯基联手发动的“代理人战争”。
一旦“战争失败”的标签被贴上,他们急需一个“背锅侠”来承担责任,而泽连斯基,无疑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这些来自美国内部的声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美国政治博弈的真实写照。
当泽连斯基还能为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服务时,他得到了国会演讲的荣耀和源源不断的援助。
但当他变成了一个难以摆脱的政治包袱,当国内通胀压力和民众对援助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时,美国内部的利益算计便开始占据上风。
那些曾经慷慨的承诺,在政治利益面前,显得格外苍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似乎总在重演相似的剧目。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他或许也开始为自己的“逃亡路线”做打算。
从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来看,与乌克兰西部接壤的波兰,似乎成了他最可能的“避风港”。
波兰一直是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接收了大量乌克兰难民,并提供了不少军事援助。
如果泽连斯基选择逃往波兰,至少能在表面上获得一定的庇护,也方便其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声。
然而,有一片土地,泽连斯基恐怕绝对不能踏足——那就是美国。
尽管美国之前对他表现得“亲切”,但一旦他失去了利用价值,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美国绝不会因为过去的“情谊”而收留他。
特别是如果特朗普赢得大选,他更不可能去接纳一个被视为拜登政府“失败项目”的代表人物。
收留泽连斯基,无异于承认了拜登政府过去政策的正确性,这正是特朗普阵营绝不能接受的。
一旦泽连斯基硬要往美国跑,迎接他的很可能是美国司法部以“滥用援助”或“损害美国利益”等罪名发起的调查,甚至可能被带上审判台,让他为这场战事的巨额损失买单。
届时,别说政治庇护,连人身自由都难以保障。
历史上,美国扶持的“代理人”在失去价值后,结局大多凄凉。
想想上世纪的南越总统阮文绍,在美军撤离后,南越政权迅速崩溃,他仓皇出逃,最终在美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连回国的资格都没有。
再看看近些年的阿富汗总统加尼,在美军撤出后,他携带巨款仓皇逃离,最终藏身阿联酋,成了国际社会的笑柄。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警示,美国的“帮忙”从来不是无条件的。
只有当你还能为它打击对手、谋取利益时,你才是座上宾;一旦价值榨干,却能被毫不犹豫地抛弃,成为那个替罪的棋子。
如今,泽连斯基面临的,不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负,更是他个人和国家需要承担的沉重后果。
乌克兰已有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数万座建筑被毁,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民众渴望一个交代,一个说法。
泽连斯基或许还没有完全醒悟,他从一开始,就只是美国手中一枚棋子,棋子的命运,从来不由自己掌控,只能随着操盘手的意愿而动。
一旦被认为“没用了”,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扔掉。
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泽连斯基命运的关键时刻。
如果乌克兰在前线继续失地,比如哈尔科夫真的沦陷,国内的抗议声音只会更加猛烈,他的执政根基将彻底动摇。
而美国内部的政治角力一旦加剧,特朗普阵营对拜登政府的抨击越发激烈,泽连斯基被“抛弃”的节奏也会随之加快。
到那时,他要么选择留在乌克兰,直面国内的愤怒和俄罗斯的军事压力;要么冒险逃离,但无论逃到哪里,都将背负着“背锅侠”的帽子,过着漂泊不定、被历史审判的生活。
当棋子妄图成为棋手时,往往是悲剧的开始。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真正的终局正规配资平台,或许与战场上的胜负无关。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_股票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