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美国阿拉斯加州小镇乌特恰维克的太阳落下后,这座美国最北端的城镇正式进入了持续约64天的“极夜”,下一次日出,需等待至当地时间2026年1月22日。
乌特恰维克地处71.17°N,人口约4400人,主要居民为因纽特(旧称“爱斯基摩人”,黄种人)原住民。与漫长的冬季极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夏季,乌特恰维克将经历两个多月的极昼(每年春分过后,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昼,此后极昼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到夏至日的时候会达到最大,其边界会到达北极圈。夏至过后北极圈附近的极昼范围就会逐渐缩小,到秋分时极昼完全消失),太阳持续悬挂天际,24小时不落。
注意: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
极夜的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轴的倾斜造成的,导致高纬度地区在冬季无法获得阳光(北极附近的极夜在每年底至次年年初,与之相反的南极附近极夜时间正是北半球的夏半年)。不过,极夜并非意味着全天完全黑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乌特恰维克每天仍会经历几个小时的“民用曙暮光”,是太阳位于地平线与地平线以下6°之间的时间段,天空会呈现一种淡蓝色微光,人们仍可以进行日常活动。
注意:在气象学上,黎明与黄昏时段的天际光,叫做“民用曙暮光”——无需人工照明即可进行户外活动,大气散射导致光线呈现橘红至靛蓝的渐变色彩。按照常理,与“民用曙暮光”相对的是: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6°至12°之间,以及地平线下12°至18°之间时,曙暮光分别被称作“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意为着白昼的到来;而当太阳高度角落至地平线下18°之后,夜幕才真正降临。
曙暮光,又称“晨昏蒙影”。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也称之为“白夜”。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
曙暮光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取决于当地的纬度和季节。曙暮光的持续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高而逐渐增加。另外,曙暮光的时间长短还受空气温度的大小、空气中含尘量的多少,以及天空中云况等因素所影响。曙光和暮光的照明程度——照度,主要看太阳在地平线下的角度而定,与大气的透明度也有密切关系(云层较多较厚会削弱曙暮光的强度)。此外,不同的地面状况也会影响其照明程度,如积雪(冰雪)下垫面的光照强度更大。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_股票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