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产医院正规配资平台生殖医学科诊室里,杨晓葵刚结束一台取卵手术,手机微信群里弹出一条消息:“杨大夫,我今天B超看到胎心了!”紧接着是一张模糊的超声照片,配着一连串感叹号。
杨晓葵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回复“太好了,继续遵医嘱用药”。抬头时,诊室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是预约好的患者。四十岁的女人攥着一叠厚厚的检查单,刚坐下就红了眼:“杨大夫,我这是第三次流产了,医生说我染色体有问题,是不是再也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了?”
从医多年,杨晓葵的诊室里总萦绕着一种特殊的氛围:永远交织着绝望与希望。她要做的,就是在技术与人心、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搭建一座稳稳的桥。
展开剩余89%让技术
带着生命的温度
2025年9月7日,北京市卫健委批准了北京妇产医院PGD技术(又称“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试运行,标志着北京妇产医院成为北京市属医院中第一家获得PGD试运行资质的医疗机构。
2024年,北京妇产医院启动PGD技术申报,杨晓葵带领全科一起攻坚克难。对他们而言,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引进,而是一场硬仗——团队不仅要掌握囊胚活检、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单细胞测序技术,还要适应从“治病”到“选胚”的思维转变。
那段时间,杨晓葵不断更新知识、带着团队去外地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医院则是他们的坚实后盾,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为技术落地筑牢根基。2025年8月的国家级评审现场,当专家们在胚胎实验室里看到精准的活检操作、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时,给出了“完全具备试运行条件”的评价。
在很多人眼里,PDG是“前沿技术”,但杨晓葵不这么认为:“它不是用来炫技的,而是给那些受遗传病困扰、反复流产的患者,指一条能看见希望的路。”回想来路,她是在患者就诊时红了的眼中,一次次意识到PGD技术的意义:它能在胚胎植入子宫前,筛掉那些携带遗传病或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把健康的“种子”留下来——这不仅能让患者少受几次流产的身心创伤,更能帮她们卸下由不孕不育带来的自我否定。由此,她心里生出一股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把这项技术带到诊室里来,这样再遇到患者时,自己能底气十足地告诉她们:“别放弃,我们还有办法。”
“不是我们厉害,是患者推着我们往前走。”杨晓葵说。截至目前,已有7位患者接受了PGD技术治疗,其中3位已经筛选出正常胚胎,正在准备内膜移植。“有个患者反复流产三次,流产刮宫让她的子宫内膜变得很薄,我们现在就像在‘养地’,等土地养好了,再把‘好种子’种进去。”技术的价值,从来不是冰冷的成功率,而是让每一个渴望生命的人,都能感受到被珍视、被善待,医者所能做的,就是顺着这份渴望,把每一步都走稳、走实。
她们不是病例
是想当妈妈的人
杨晓葵清晰地记得患者们与她分享初为人母的喜悦样子,一张张照片满载幸福:有抱着婴儿的全家福,有孩子满月时的小手印,还有一位子宫内膜癌患者特意发来二胎百天照。她明白,这些不是普通的照片,而是她们人生里最珍贵的时刻。
最让她难忘的,是一位3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许女士。她来就诊时,不规则出血已经持续了半年,病理结果出来时,许女士当场就哭了:“我刚结婚,还没生过孩子,怎么会得癌症?”杨晓葵看着她绝望的眼神,心疼极了:“她太年轻了,生育意愿又那么强烈,我们能不能试试保守治疗?”在妇瘤科吴玉梅主任的携手助力下,许女士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成功逆转了子宫内膜癌病灶。只是疾病与治疗已损伤了她的子宫内膜,卵巢功能也不容乐观,这给受孕之路设下了双重阻碍。杨晓葵没有套用常规方案,而是为她定制了个性化促排卵计划——一边精细调控排卵,一边着力改善内膜环境、提升胚胎容受性。最终,4 颗珍贵的卵子被成功取出。胚胎实验室的医生们深知这份孕育机会的来之不易,加班加点把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极致,最后竟然培育出4枚优质胚胎。
移植那天,她攥着杨晓葵的手说:“杨大夫,我要是怀不上,就再也不折腾了。”杨晓葵鼓励她说:“咱们一起等好消息。”后来,许女士顺利怀孕了,生了个健康的男孩。几年后她又来找到杨晓葵,说想再生一个。“那时候她其实可以进行子宫切除了,但还是想再要个孩子。我们与吴玉梅主任再次联手,为她重启保守治疗方案,这次移植了2枚胚胎,又成功了。”如今的许女士,拥有两个健康可爱的孩子,她切除了子宫、治疗了癌症,日子过得安稳又幸福,曾经的病痛阴霾早已被满室的欢声笑语驱散。
医者的真心,终会换来患者的赤诚。患者彭女士多次流产不孕,在经过杨晓葵的诊疗后顺利诞下两个宝宝,拥有了幸福的四口之家。前阵子,杨晓葵突然在诊室看到了彭女士。原来,彭女士在整理旧物时,猛然想起自己当年在医院冻存的胚胎。如今,那些胚胎对她而言,早已没有了实际的意义。但她特意来到医院补齐所有的胚胎冻存费用,而后郑重提出,要把这些胚胎全部捐献出去,用于生殖医学的研究事业。“杨大夫,当年是你们给了我做妈妈的机会,现在我也想为更多人做点什么,”彭女士真诚而坚定地说,“希望这些胚胎能帮到需要的医学研究,让更多和我当年一样迷茫的姐妹,早点圆了家庭的梦。”杨晓葵愣了愣,鼻尖瞬间泛起酸意,喉咙也跟着发紧。这份源于感恩的赤诚,如一颗温润的石子,在杨晓葵心里漾开层层涟漪。她愈发坚信:医者与患者之间,从来都是一场双向的奔赴。这份彼此珍视的联结,正是医疗最动人的温度。
在生殖医学科,这样的温暖与坚守,还在日复一日地续写着:有宫颈癌患者经过治疗后成功受孕,有卵巢功能较差的女士在40岁那年终于当上妈妈,有被反复着床失败击垮信心的夫妻,在多学科协作的精准调理下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胎动……
但杨晓葵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最让人惋惜的是那位44岁的患者。十年前,34岁的她在别处做过一次试管,失败后便彻底放弃了。等到再找到杨晓葵时,十年光阴已经耗尽了她本就有限的卵巢储备。杨晓葵还记得,为了帮她取到一颗可用的卵,整个团队都捏着一把汗,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可最终,仅有的那一颗卵,还是因为激素水平紊乱、内分泌失调,没能走向下一步。
“那种感觉太无力了。”杨晓葵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怅然,“你明明想拉她一把,想帮她抓住最后一点希望,可医学有它的边界,时间也不会回头,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心又疼又无奈。”说着说着,她悄悄别过脸去,低下头拭了拭早就湿润了的眼。
被理解
让“好孕”之路不孤单
病耻感,是患者给自己心上系上的一道隐形枷锁——患者因身上的病症悄悄生出羞耻与自卑,甚至在反复自我怀疑中,一点点否定自身的价值。从医多年,最令杨晓葵揪心的,是患者坐在诊室里时,那份藏不住的、沉甸甸的心理重压。
“以前,很多患者做试管都不敢跟别人说,觉得是‘见不得人的事’。”杨晓葵记得,早年有个患者生了孩子后,别人问起,只说是“自然怀孕”。但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坦然面对不孕,甚至主动分享自己的助孕经历。“这不是技术的胜利,是观念的进步——她们终于明白,想当妈妈,不是‘错’,更不是‘耻辱’。”
观念的松动背后,除了社会认知的进步,是所有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的温柔托举。杨晓葵深知,让患者卸下心理包袱的,离不开就医过程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杨晓葵总想着给患者“省点事”,知道患者在医院各处奔波辛苦,她推动生殖医学科实现“一站式”服务:诊室内就能做B超和妇科检查,挂号、缴费等都在同一诊疗区域或手机线上进行,避免了患者在医院内来回折返,同时依托互联网医疗与医联体开展线上诊疗、区域转会诊;她进行多学科协作机制,让生殖科、妇科、内科、产科等医生共同为患者保驾护航。有位高龄患者曾说:“跟着杨主任看病,不用自己多操心,她早就把所有事都想到了。”为了帮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杨晓葵会特意在就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她在微信上建了一个“好孕群”,里面有上百个正在“接好孕”的女性患者,在群里互相加油打气、咨询交流问题,每天晚上,杨晓葵都会特意抽出时间一一回复群消息,群里的成员是不停更新的——当成员们成功怀孕,就从杨晓葵这里“毕业”退群,去产科建档。
那些为减少奔波而优化的流程,那些为缓解焦虑而搭建的联结,让生殖医学不再是冰冷的技术流程,而是一场充满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杨晓葵看见患者们眼底的期盼、心底的忐忑,看见每一个“想当妈妈”的朴素愿望背后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望。生殖医学科团队也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告诉患者:你不是独自在战斗,有人懂你的难,也愿陪你等到那束属于你的“好孕”之光。
不忘初心
就是踏踏实实做事
从武汉到北京,从肿瘤学到生殖医学,杨晓葵的从医路,走了三十多年。她至今记得,在同济医学院读书时,校长裘法祖院士说过的一句话:“好医生要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拿基因——既要做好临床,也要搞懂科研。”
杨晓葵从不把科研当成“任务”。“我搞科研,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患者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从干细胞治疗到药物干预,她一步步探索改善卵巢功能的方法。如今,越来越多成熟的研究成果正逐步走向临床,为无数被生育难题困扰的女性,点亮圆梦的希望。
在临床实践中,她还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医疗中的人文关怀。她总跟学生说:“做检查的时候动作轻一点,问病史的时候注意点隐私,减少病人身体上的疼痛,更要关注她们心理上的创伤。”杨晓葵从未停下“传帮带”的脚步。她把自己三十余年的行医经验、对技术的追求,还有交织在诊疗细节里的人文温度,毫无保留地倾授给青年医生,让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坚守,能在更多医者手中延续。作为学科带头人,杨晓葵获评北京市优秀人才、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人才、北京市医管中心登峰人才等称号,2023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5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她以医暖心、以爱践行的最好见证。
行医这件事,从来不能只当成一份谋生的工作。杨晓葵总跟身边的年轻医生说,得打心底里喜欢它,这份喜欢里,不仅藏着支持行医的力量,更藏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有了这份责任,你才会想着拼尽全力去帮一个人。”她说,现在年纪渐长,越发体会到这种快乐——当你帮着别人卸下重担,让她们多一分欢喜、少一分愁苦时,那种从心底涌上来的幸福感,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能多做一点好事,能多帮一个人,就挺好的。”杨晓葵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尽力去做一点吧,顺手的事。”
编辑:宣传中心
北京妇产医院
发布于:北京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_股票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