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六六正规配资平台
前几天,一位妈妈给我留言,说自己为了孩子的学习,自己都快变成“神经病”了。
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她就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到深夜。
可即便如此,孩子的成绩还是在班里垫底,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知识点,在家就对着作业本抓耳挠腮。
她无奈地说:“我和他爸都是985毕业,怎么生出这么个‘笨’孩子?我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补课都花了好几十万,到底该怎么办啊?”
看着这位妈妈绝望的文字,我很是心疼。
其实,孩子成绩不好、学习吃力,未必是偷懒不努力,很可能是大脑“营养不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指出:
如果把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作为100%,那么,1岁时的智力发展完成了20%,8岁时则完成了80%,13岁时是92%。
换句话说,孩子14岁之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如果我们能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孩子的大脑就会发育得更好,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那么,究竟该给孩子补充哪些“营养”,才能让娃更聪明呢?

我有一位朋友在某重点中学当老师。
做了一项实验:让初二一个班级每天增加半小时体育活动。
很多父母一开始都表示反对,孩子本来学业就紧张,还要抽出时间运动,不是耽误时间吗?
但一个学期过后,结果令人惊讶:这个班的学生不仅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也比其他班级高出10分之多。
朋友不由得感慨道:“运动,才是最有效的‘健脑药’。”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运动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增加大脑供血量,提高脑细胞活力;还能刺激海马体产生新的神经元,直接增强记忆力。
英国邓迪大学等机构,在研究了多名学生后发现:
一个孩子平日的运动量,与他的学习成绩明显呈正相关。
这个结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学霸,往往都有坚持运动的习惯。
河南理科状元陈文龙平时很爱运动,在学习之余,经常喜欢跑步、打篮球。
贵州文科状元刘昱旻从高一开始就坚持夜跑,到了高三依旧每天跳绳1000个。
江西理科状元傅林轲平常很喜欢踢足球,还曾任高中校足球队队长;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也曾说过,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方式,首先就是运动。
这是因为运动时,大脑需要同时处理多种信息——协调四肢、判断距离、调整速度,这个复杂的过程极大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
别再把我们的孩子禁锢在书桌前了,让孩子动起来,他的大脑才会真正“活”起来。


一位在硅谷工作的工程师曾自曝,她女儿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年级第一。
她家的原则就是:睡觉和读书。作业可以写不完,但必须保证每天40分钟的阅读。
她还感慨:“前两天我女儿从斯坦福给我打来电话,说这么多年,多亏了家里培养她的阅读的好习惯。
其实,不管是身边优秀的学霸,还是那些成功人士,平常阅读面都特别广。
今年广东高考670分的胡童就分享道——自己平常很爱阅读。
高一高二时,他每周有两到三本的阅读量;高三时,哪怕备考再紧张,周末也要抽出时间看课外书。
他的阅读范围广泛,从哲学、小说、历史无所不读——对他来说,阅读不仅能缓解紧张的复习,还能不断地激活思维。
耶鲁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脑部扫描发现:
经常阅读的孩子,大脑左侧颞叶皮层区域明显更活跃——这个区域正是负责语言处理和语义理解的核心区域。
阅读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需要识别文字符号、理解词语含义、理清逻辑关系、构建场景想象、思考深层含义。
这个过程,就像给大脑做一套全方位的“体操”,能够显著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逻辑思维和共情能力。
阅读,就是一个贯穿孩子成长的漫长积累过程。
孩子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不断激活他的大脑,提高他的思维和见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一位朋友曾跟我吐槽:
他的儿子刚上初中那会,因为作业多,学习节奏又快,经常学习熬夜到凌晨。
结果半个学期下来,孩子精神状态变得更差了,成绩也下降了不少。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每天晚睡个1、2个小时没什么的;实际上长时间下来,对他们的身体,情绪,尤其是大脑影响巨大。
脑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睡着后,脑脊液会“自动清洗”大脑里面的杂质。
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大脑晚上得不到休息,里面的杂质就得不到“清理”,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大打折扣。
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说过:
“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个孩子睡眠不足——他们上课眼神呆滞,反应迟钝,看似在听讲,其实大脑已经‘死机’了。”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就相当于不断地给大脑“加油”。
今年河南高考状元代易瓒曾自曝:
她在整个高中三年,从未熬夜刷过题。
她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背单词,晚上11点准时睡觉,平常精神状态良好,学习起来也格外有劲头。
记者上门采访时,墙上的一张破旧作息表尤其显眼:早上5点起床背单词,晚上10点准时睡觉,一连12年坚持如此。
让孩子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清除孩子大脑“毒素”,大脑运转得会更快。
培养孩子好的睡眠习惯,父母可以注意以下3点:
1、睡前一小时,别让孩子看手机。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干扰睡眠质量。
2、睡前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讲讲故事,帮孩子舒缓身心。
3、营造温馨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等。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很多成绩优异又聪明的孩子,并不是喜欢宅在家的书呆子。
今年高考,17岁的男孩张乐天,以662分的成绩考入清华。
他的妈妈强调,孩子在家很少看电视,或者玩手机;
每年暑假,她都会带着孩子去全国各地旅游,如今已经去过不少地方。
还有云南的双胞胎杜一郎和杜又郎,因双双考上清华登上了热搜。
据了解,兄弟俩的父亲平日里就经常带孩子们出门旅游,天南海北哪里都去看看。
为什么许多学霸课余时间喜欢出去“浪”、出去玩,成绩反而更好呢?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当孩子处于新鲜、复杂的环境中,大脑会分泌更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种物质被称为“大脑的肥料”,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
想要孩子大脑发育更好,就要让孩子感知、探索丰富多彩的世界,让大脑得到恰当的刺激。
经常“出去浪”的孩子,能接触到不同的新鲜环境,听到来自各界的声音,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感官刺激会反馈给大脑,加速大脑的运转。
所以,当孩子满身泥泞、大汗淋漓地回家时,请不要急于责备他们的“野”。
此刻他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正在以我们看不见的方式飞速连接、生长。
父母可以一周抽出一两天,陪孩子去户外散步,晒晒太阳、看看花草,多接触大自然。
也可以趁放假带孩子去短途旅行,去看看你文化古城、连绵高山,蔚蓝大海……
那些从小就喜欢出去玩的孩子,10年之后,不管是大脑、身体素质、还是眼界上都会高出其他孩子一大截。


教育孩子,就像种一棵树。
在幼苗期给予他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树根才会扎得深,树干才会长得壮,等到暴风雨来临时,它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屹立不倒。
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潜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给他一片绽放的土壤。
教育的真谛不是改变孩子,而是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与各位父母共勉。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_股票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